|
“好人”蒋浩的三重境界
他是2011年5月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的模范。蒋浩,海安地方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一名普通的股长,用他的言行,书写出新时期“好人”的三重境界。
“好人”是做出来的
什么是好人的标准?季羡林先生说:“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叫好人。”蒋浩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,却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。
对服务者,他想人所想。辖区内有一家酒店,虽然规模不小,但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。蒋浩不断地对它进行跟踪、调查,根据其经营不好的状况,他主动帮其将定额调到10万。待经营有起色后,又给调到12万。酒店老板心悦诚服,“以前缴税总有些不情愿,现在蒋股长总替我们想,我主动交。”和蒋浩打过交道的纳税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,那就是蒋浩总能把事做到人的心坎上。新华路上一家小吃店主交税有些磨蹭,蒋浩多方了解情况后,主动给其办好8000元税收减免的优惠手续,亲自送到店里;恒诚制线公司老板唐爱林身患癌症多年,刚发病时,蒋浩冒雪上门劝其治疗,待其住院治疗期间,他又主动帮助打理公司。唐爱林临终时说了一句话:“多谢了,蒋浩,好人!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。
对落难人,他急人所急。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,他一口答应,没等打工夫妇再来,所有事情都办得妥妥当当;税务巡查时发现一位88岁的老太太正求人办事,蒋浩就主动上前关心,帮助素昧平生、生活十分拮据的婆媳办理了政府低保,感动得两人逢人便夸遇上了“大恩人”。尤其是帮助身患血友病的高中同学陆国平,蒋浩更是倾力相助。7年多来,陆国平治疗费用花去的68万元中,有蒋浩资助的10多万元和设法筹集的30多万元,就连为儿子上高中准备的3万元蒋浩也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。
一个“好人”,可能最易忘却的总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。谈到这些,蒋浩这名堂堂的七尺男儿总会流下眼泪。因为平常救助太多,家里难免经济拮据。今年初,蒋浩父亲突然患病,病危需要到上海手术。可家中只剩了7000元。没等到筹足资金,父亲就不幸辞世。亲戚朋友向他伸出了援手,可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,将103000元的捐款成立一扶贫资金会,用于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。
谈到做好事的感想,蒋浩从不喜欢多说什么,最多只有一句“能帮助别人是种福气!”
“好人”是学出来的
“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这个“道”应有两层含义,其一当为做人之道,其二当为做事之道。
2005年9月,蒋浩从部队转业到海安地税局工作。已过不惑之年的他,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,特别是专业业务的掌握,没有退缩。白天,他读“无字书”,一边工作一边向同事虚心请教;晚上,他学“有字书”,挑灯夜读专业书。勤奋的他很快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。刚刚转业那年,恰巧赶上市地税局第一次能级考试。一连数个深夜一两点,他一直在坚持着。直到最后考试顺利过关,他才发现由于用脑过度,已经出现头发掉落现象。
做一名合格的基层税收管理员,还要熟悉基层,深入辖区。在第一次个人12万元所得自行申报宣传过程中,蒋浩十多天不分昼夜走访企业、社区,宣传、发动企业老板和个体大户四十多人,召开座谈会学习研讨税收政策,完成了任务的300%。申报结束后,蒋浩因劳累过度倒下了,可住院刚到五天,按捺不住的他,又因分局有新的任务提前出院了。仅仅七天时间,便摸清了管辖街纳税人的经营情况,开门前打烊后,他都要宣传说服纳税人要按章纳税。没多久,这条街更是打造成了一条全县征税样板示范街。
“学会了学懂了,这是对自己负责!”也许这是“好人”的第二重境界吧!
“好人”是干出来的
“蒋浩能干事业,更会干事业。”一个“能”字道出了水平,一个“会”字道出了艺术。
在家乡墩头镇工作时,家乡亲戚朋友多,托人说情的也就多。有位嫡亲开了一家商店,蒋浩所在地税分局在调查中发现该户已达到缴税标准,并通知该户按规定纳税。那位亲戚百思不得其解:“我开个小饭店还要交税?就是要交,也该照顾照顾,表示个意思就行了。”蒋浩没说什么,自己掏钱帮亲戚缴了第一个月的税款。从此以后,再也没人来说情,再也没人想少缴税。
调到县城工作后,他更是不辞辛劳,起早带晚。不少纳税户都是看着他天天辛勤奔波,带着几分赞许和感动交上了税款。一次巡查过程中,发现有一户纳税人够到纳税条件,他“六顾其门”,老板先想用钱打发了事,后又恶言恶语实施威胁。蒋浩微笑面对,“七入其门诉真情,八入其门晓利害,九入其门明事理。”老板心服口服,“这样做工作的干部,我算是第一回遇见。”很快便按章进行了纳税。
“工作尽心尽职,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!”蒋浩的真情表白又给“好人”升华出另一重境界:“把事学好,把事做好,才能做出好事!”
来源:江苏法制报 |
|